巴拉圭農業在過去30年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產協會聯盟(UGP)主席赫克托·克里斯塔爾多(Héctor Cristaldo)近日報告稱,巴拉圭糧食產量從1991年的200萬噸躍升至如今的1800多萬噸,增長了8倍 。
巴拉圭《國家報》9日報道,克里斯塔爾多指出,這種增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多年的努力、投資和培訓。巴拉圭在20世紀80年代實現了機械化,20世紀90年代鞏固了免耕技術,2000年代引入了生物技術。憑借這三大推動力,產量開始迅速增長。
8倍的增幅標志著巴拉圭農業的轉折點:從生產規模有限、對傳統作物高度依賴,到如今躋身拉美地區乃至全球重要農業生產國之列。這一進步不僅得益于技術引進,更源于生產者推動工作體系現代化和規模化發展的決心。
然而,克里斯塔爾多認為,巴拉圭的潛力并未完全釋放,仍面臨阻礙生產活力的官僚障礙。政府需要簡化行政手續,為民眾創造條件,推動巴拉圭的發展進程。查科地區和東部地區仍有巨大增長空間。
據悉,巴拉圭2024至2025年收獲季的產量預期較高,到9月預計大豆產量突破1050萬噸。此外,國際大豆價格基本保持穩定,市場將密切關注可能影響價格的潛在因素。
產量方面,第一季(主收獲季)甘蔗的產量預計達929.24萬噸,第二季(次收獲季,主收獲季之后利用氣候條件和土壤剩余水分再種的一季)甘蔗的產量預計為129萬噸,第二季玉米則有望達到485.8萬噸。
巴西氣候因素將在2025至2026年播種季成為焦點。預計未來數周巴西南部地區將出現降雨,隨后降水范圍將擴展至東南部和中西部地區,這些區域毗鄰巴拉圭的耕地。
此外,今年9月至明年1月期間出現拉尼娜現象的概率在50%至60%之間,目前仍相對較低,初步預測強度較弱。
2025至2026年大豆播種季近日正式啟動,大豆生產者協會(APS)主席林德馬爾·塞斯卡(Lindemar Cesca)強調,預計巴拉圭兩大產區大豆種植面積將達360萬公頃。
塞斯卡表示,綜合分析氣候形勢、全球市場、投入品供應及種植者積極性后,預測這一播種季東部地區大豆種植面積將保持穩定,西部地區有望實現2.7%的增長。只要氣候條件允許,產量就將提高,預計可達每公頃3.4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