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在羅馬發布的旗艦性兩年度報告《全球學校營養餐狀況報告》最新數據顯示,通過政府主導計劃獲得學校供餐的兒童數量較2020年增加近8000萬,增幅達20%,使全球受益兒童總數至少達4.66億。
在最需要的地方,進展已然顯現:過去兩年間,低收入國家接受學校營養餐的兒童數量增長了60%。非洲引領著這一增長浪潮,通過國家學校營養餐計劃新增營養餐的非洲兒童達2000萬,其中肯尼亞、馬達加斯加、埃塞俄比亞和盧旺達取得顯著進展。
這項發展領域中難得的成就由各國政府主導推進,其背后有強有力證據支撐:國內學校營養餐計劃不僅保障兒童福祉,更能惠及小農戶和當地就業,同時促進環保飲食并減少碳排放。
“學校營養餐遠不止于提供營養餐,盡管這份保障至關重要。對于那些受益的弱勢兒童而言,這是通往擺脫貧困、走進知識殿堂、擁抱人生機遇的重要階梯,”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干事辛迪·麥凱恩表示。“全球各國政府,特別是中低收入國家,正通過優先發展學校營養餐計劃展現真正的領導力。事實證明,這是各國為提升后代長期健康、教育水平和經濟繁榮所能做的最明智、最具成本效益的投資之一。世界糧食計劃署感謝通過‘學校營養餐聯盟’建立的變革性伙伴關系,并鼓勵更多國家加入這一全球行動。”
四年間投資翻倍
報告發現,全球學校營養餐資金已增長逾一倍,從2020年的430億美元增至2024年的840億美元,其中99%的資金來自國家預算。這標志著重大轉變,即學校營養餐不再被視為外國援助項目,而是推動國家發展的有力公共政策。但在資源有限、需求最迫切的低收入國家,國內資金投入仍顯不足。
學校營養餐計劃在“學校營養餐聯盟”成員國發展最為迅猛。該全球網絡由100余個政府、六個區域機構組成,世界糧食計劃署擔任秘書處,并獲得140余個跨領域合作伙伴支持。新納入營養餐計劃的兒童中,三分之二來自聯盟成員國。該聯盟已成為現代多邊合作的典范而廣受認可,在其推動下,實施國家學校營養餐政策的國家數量自2020年以來的增幅近一倍,從56個增至107個。2022 年,中國加入了全球學校營養餐聯盟,通過分享實踐經驗,幫助其他國家推進學校營養餐項目的轉型,助力實現 “到 2030 年為全球所有兒童提供校園健康膳食” 的宏偉愿景。
“各國政府正通過學校營養餐聯盟展現出真正的領導力,他們正為兒童和社區投資。該聯盟由巴西、芬蘭和法國擔任主席國,世界糧食計劃署提供支持,” 世界糧食計劃署學校營養餐與社會保障司司長、學校營養餐聯盟秘書處主任卡門?布爾瓦諾(Carmen Burbano)表示。“由國家資助的校園供餐計劃大幅增加,這是一個強有力的信號,表明即使在充滿挑戰的時期,很多目標也是可以實現的。但在需求最為迫切的低收入國家,由于全球援助的轉移和國內資源不足,進展仍面臨阻礙。”
這份報告在第二屆學校營養餐聯盟全球峰會召開前一周發布,峰會將于 9 月 18 日至 19 日在巴西舉行,各國領導人將齊聚于此,評估進展情況并推動進一步行動。
世界糧食計劃署的變革性作用
報告還詳細闡述了世界糧食計劃署在學校營養餐領域的領導作用,彰顯了聯合國糧食機構的長期變革性解決方案,有助于建設國家能力和韌性。目前,世界糧食計劃署正協助各國政府為1.39億名兒童提供支持,并直接向2100萬名兒童發放學校營養餐。與此同時,世界糧食計劃署充分發揮其一線應急響應的專業能力,例如在海地支持政府強化國家體系。在亞美尼亞、貝寧和伊拉克等國,推動學校供餐項目順利實現從依賴世界糧食計劃署實施到完全由國家主導運營的轉型。



